行業動態
有機水稻是指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、化肥、生長調節劑等物質,而是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原理,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,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長過程。有機水稻生產圍繞以健全土壤培肥體系為基礎,以推進水稻健身栽培為抓手,以實施農業綜合防治為保障,實現作物穩定高產的總體策略。
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問題的普遍關注,對建立在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的農業生產體系提出了挑戰。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.消費者對健康問題的廣泛重視,并制定出相應的技術、質量標準。有機食品概念下的有機農業便是這一趨勢的必然反映。
剛過去的2014年,對于江蘇猿人有機水稻種植公司的負責人袁元榮來說,是一個值得記住的年份。這一年,他采用自己發明的專利種植方式,打破了“畝產超過800斤都不是有機稻米”的說法。其采用“有機方法”種植的常規稻米品種嘉禾218,畝產已經達到了畝產434公斤。經檢測,其大米重金屬含量低于國家標準,營養成分含量高于普通大米。
而這其中的竅門就在常見的水上。發現這一秘密還要從上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說起。
小時候,袁元榮家里老人就有一個問題總也想不明白。每年的汛水期,眼看著低洼處的水稻都被水淹過去了,按照老人的種糧經驗,被水淹過的水稻基本上減產或者是沒收獲的,可總有那么幾塊稻田,在水退后,稻秧生長健壯無病無蟲,能獲得豐收。
“這就是有機稻谷的生產理念,自然淹水可以達到,為何不試試有機水稻種植呢?”袁元榮說,他的團隊經過數年的試驗,采取禽稻共生、流水淹稻等方式,做了多年多次試驗終于成功。2013年,他申請了專利。2014年,他在長江兩岸的兩片地大面積種植水稻,不使用一把化肥,也不打一回農藥,不僅產量沒有減少,農殘等影響人體健康的重金屬檢測,也低于國家標準。袁元榮欣喜地說,現在還處在試驗階段,今年的總產量是二十萬斤,未來幾年,會擴大種植面積,逐步改進種植技術,使水稻的畝產量能達到常規稻同品種稻的畝產。
- 上一個:四個方面告訴你如何辨別大米的好壞